当前位置:   首页 >

闽台王船溯富美,一脉相传系两岸

更新时间:2024-07-30 21:29 来源:中国网

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希冀之舟”送王船非遗文化社会实践队来到泉州泉郡富美宫开展实地调研。

历史悠久景仰深,富美宫里寻王船

泉郡富美宫创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宫主祀西汉麒麟阁功臣太子太傅萧望之,萧望之,一代儒宗,为人刚正,不畏强权,被害殁后,天子追念不忘。泉人景仰高风亮节,奉为富美渡头之守护神。同时萧太傅信俗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了敬献“公羊习俗”“借王钱”习俗等等,其本质上属于民间王爷信俗系列。其中影响最深刻的是其传承古代之傩文化。傩,即驱瘟逐疫鬼。送王船代天巡狩,便是古傩祭仪式,也是萧太傅信俗传播台湾重要渠道之一,故泉郡富美宫也有“台湾王爷祖庙之一”。

image.png

泉郡富美宫

泉郡富美宫的送王船文化传播到台湾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由泉州籍移民为了战胜台湾海峡的巨大风浪对抗险恶的环境,就祈求神明保佑神明保佑,直接从泉郡富美宫恭请王爷神像或香火前往台湾。如高雄市的吴王爷,台南县的池王爷等。二是古代泉州送王船时有部分“王爷船”随风逐流漂流到台湾。台湾沿海村民遇到后便在王爷船靠泊处择地建庙,或将王爷船上的神像或王爷牌位引入原有的宫庙中奉祀。于是王爷信仰通过分香、分灵、“送王船”等方式播迁到台湾。同时,泉台民间信仰信众认为,分灵宫庙神祇的灵力来自于祖庙,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到祖庙进香,参加祖庙祭典。台湾王爷分灵宫庙也常到泉郡富美宫进行进香谒祖,两地王爷宫庙交往密切。

image.png

台湾宫庙赠送的相关牌匾

image.png

陈淑贤老师为实践队讲解富美宫的送王船

两岸同根传四海,袅袅香火向八方

时至今日泉郡富美宫的送王船文化仍在焕发新的生机,在2020年,与马来西亚联合申请送王船仪式非遗的过程中,泉郡富美宫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申遗资料,与此同时泉郡富美宫的送王船文化也助力了华人共同体的形成。例如据泉郡富美宫《晋香实名录》载,仅2017至2018年3月,分灵台湾萧太宫庙,组织数十人至数百人规模进香团,到泉郡富美宫谒祖、进香有一百多次。另外,还有东莞、中山、福州台商进香团数十次。如今分灵到各地的萧太傅宫庙有两千多座,多年来组团到泉郡富美宫谒祖数千次,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

image.png

台湾在富美宫的有关分庙

泉郡富美宫理事长陈淑贤老师指出,富美宫以其独特的王爷香火在促进两岸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溯其本源,同根同源的王爷信仰以神缘促人缘,把闽台信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接续传统的送王船活动,作为王爷信仰的载体,成为联系海峡两岸的神缘纽带。而在此基础上,富美宫又通过宫庙分灵,进一步牢铸闽台同胞之间的人缘纽带。富美宫的送王船活动以及宫庙的开枝散叶带动两岸信众交流,增进两岸亲情,促进了两岸之间的跨地区民间交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推进“海峡两岸一家亲”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陈淑贤老师为实践队讲解“送王船”文化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传承行合力,青年凝聚实践行

2024年7月7日,实践队前往泉州市富美宫进行调研。首先实践队参观了宫庙中供奉的萧王爷神像以及多块台湾赠送的牌匾,对富美宫与台湾宫庙之间的交流联系有了初步认识。接着,实践队在前期阅读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与泉州富美宫总理事陈淑贤老师展开了交流与访谈。通过陈老师的讲述,实践队对富美宫的历史缘起、王爷香火的传播、闽台送王船的联合与发展等方面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对于富美宫在两岸关系中“推动者”的身份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收益良多。“在泉郡富美宫的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从中受益良多。”实践队成员黄绍凯表示,当了解到闽台送王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时,他看到了闽台的文缘相承,送王船文化成为了闽台之间的“交流之船”,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纽带之一。实践队成员吴茜雯表示,“未来,我持续关注优秀闽南文化,了解学习并守正创新,为构筑闽台同心圆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最后,陈淑贤老师寄语实践队,“要对我们的民俗文化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了解其背后的道理,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image.png

陈淑贤老师与实践队的合影

在访谈结束后,实践队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布与闽台文化和送王船民俗有关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完善调研结果。(张钦书 吴茜雯 黄绍凯) 

【相关新闻】